保存桌面

分析试验室

首页 > 投稿须知
《分析试验室》投稿须知
主要报道冶金、地质、石油、化工、环保、医药卫生、食品、农业等领域中分析化学专业的研究成果及具有实用推广价值的创新分析方法。 本刊所设栏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仪器装置与实验技术”,”经验交流”,”定期评述”,新设”国际会议”专栏,还将设置“管理论坛”专栏,以更好的满足作者,读者要求.
1.1 研究报告与简报------具有原始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有较大改进、创新和有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简报)。全文连同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不得超过5000字。
1.2 仪器装置和实验技术-----主要内容为分析化学仪器和分析化学实验装置的研制、性能、应用和实验技术的改进。全文连同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不得超过5000字。
1.3定期评述-----此栏目为特约专家撰文。对我国分析化学各个领域的发展动向进行两年一次的全面系统的评述,单年份评述分析技术的进展,双年份评述各种物料的分析进展。
1.4国际会议-----跟踪报道重要近期国际会议,是您及时了解最新技术进展和国际学术交流情况,欢迎参加国际会议的分析化学界人士来稿。全文连同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不得超过4000字。
1.5管理论坛----此栏目刊登分析化学实验室管理经验等方面的讨论文章,形式多样,各抒己见。全文连同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不得超过5000字。
2 投稿手续和稿件的审理
2.1 本刊不发表涉及保密的稿件,凡来稿须附单位保密审查介绍信。 涉及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成果,投稿时请附单位介绍信及作者简况(年龄、性别、技术职称及研究方向等),由单位负责稿件密级、质量和署名顺序等的审查。
2.2 获奖或有重大效益论文请附说明和有关证件复印件。发表之后获奖论文望来函告知,本刊将酌赠刊物。 稿中作者不止一位时,请确定一位联系人(姓名右上角加*号),注明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E-mail 地址。 第1页下方注明论文的‘基金项目’的名称及编号; 第一作者的‘作者简介’,其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 来稿注明第一作者的电话和电子信箱。 来稿请勿一稿两投,若一经发现,本刊在2年内拒绝接收此稿第一作者和通讯联系人署名的任何稿件。
2.3 编辑部收稿后进行稿件登记,通知作者稿件编号;无特殊情况,3个月内函告稿件审理意见,作者也可随时上网按稿件编号查询。 稿件发表前编辑部可作适当修改并寄作者修定、誊清。修改稿和校对稿务必按时返回。稿件定稿后,文责由作者自负,亦不得再作补充或更改。 稿件如未录用将尽早通知作者,但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2.4 稿件录用后,本刊按规定收取版面费。作者须按编辑部的收费通知将版面费连同第一稿和修改稿一起寄编辑部,同时寄交软盘或发电子邮件。 修改稿超过两个月不寄返编辑部,即按自行撤稿处理。 在未收到版面费前,将不安排发稿。对于已录用的创新性强的优秀稿件,若作者声明交纳发表费困难,编辑部将给与减免。
2.5 录用稿件一般在收稿后6~12个月刊出,见刊后按规定付给稿酬,并赠送该文刊载册。
3 文稿要求
3.1 文章要求叙述清楚、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文字简炼、用语准确、标点规范、数据完整、标点规范。
3.2 来稿均需在文章前部附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并另用纸再附一份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英文摘要必须包含本文主要目的、方法(条件)和贡献的具体简要内容,力戒空洞。英文摘要(正文)以不少于1000字符为宜,应包含实验方法,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结论等信息。英文摘要需打印或以印刷体书写,并做到中、英文摘要内容相应一致。关键词不用缩写词、公式及分子式。中、英文摘要的关键词可参考《汉语主题词表》。
3.3 文章题目应简短明确,正确表达文章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尽量不用副标题、缩略语、分子式和标点符号。
3.4化学名词术语,请参照中国化学会推荐的“化学命名原则”书写。
3.5文中图、表应尽可能精简,能用文字叙述表达清楚的就不用图、表表示。文中图可根据其复杂程度和大小分为双栏图和通栏图,双栏图的宽度最多不超过60mm,最好是50mm×50mm(长×宽),通栏图的宽度最多不超过130mm。图中的实验点、座标的相对标度应准确,线条均匀,每一个图务必用汉字和英文注明纵横标轴的名称和单位。文中的表应尽量层次简单,避免内容层次太多的大表,避免在表中用化学结构式。图、表均需附题并编号,文中图题、图注;表题、表头、表中内容及表注均全部采用中、英文对照表述(中文列前)。图、表题号及图中曲线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图题及图注应在图下方注明。表格请采用三线制列出。文中图、表应尽量精简或改用文字说明。图与表内容不得重复。文中结构式应仔细绘制清楚。
3.6 文中所使用的物理量、单位及其符号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书写单位时,一律写单位符号,不写汉语名称。对于“升”、“毫升”两个单位,本刊统一写为“L”、“mL”。各种外文字母必须用印刷体书写。西文符号和文种、大小写和文中的上下角标须规范并层次分明,易混者请用铅笔特殊标注。文中尽可能不用化学结构式,可改用汉语名称或分子式。 3.5 参考文献应择主要者列出,不引用内部资料,所引文献及作者应写原文种。待发表文献,需注明刊物名称,文献按引用顺序编号,并认真查对准确无误。日文、俄文等非英文文献用英文表述,中文文献采用 中英文对照表述。书写格式如下: 专著: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注),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 期刊:序号 作者.刊名,出版年,卷(期) :页 论文集:序号 作者.文集名(或会议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 标准:序号 作者.国名(缩写)标准号 专利:序号 作者.国名标准号出版日期
3.7 标题层次为1(顶格,正文另起行);1.1(顶格,正文另起行)1.1.1;(顶格,空一格接正文) 3.8 为扩大本刊影响,加速科技交流。本刊已同意国内外检索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电子期刊》等摘引或转载本刊所载论文。本刊所付稿酬已包括上述刊物稿酬,不再另付。